唐钧:“以房养老”,很多人其实并不反感

2013年09月28日02:40  新京报

  ■ 旁边评论

  如果从“老年人可以多一种养老选择”的角度去看待“以房养老”,如果“以房养老”的“主导者”不是“政府和金融机构”,同时使其成为一种“房主和金融机构”间的自主的市场行为,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反感。

  《新京报》发来一组关于“以房养老”的调查数据,这项调查所提出的问题有点别出心裁,因此调查的统计结果也与众不同。

  显而易见,调查数据显示出“两头小,中间大”的分布状态。最后一个问题,在先以学者对“以房养老”的解读为铺垫的前提下,问“你是否会支持‘以房养老’?” 回答“支持,老年人可以多一种养老选择”的占四成五,回答“不支持,操作性不强”的占四成三,基本上势均力敌;其余的回答“不好说”。

  如果看一看作为第三个问题铺垫的学者所说究竟是什么,我们可能会感到受访者的回答很有趣。原来学者是说:“‘以房养老’既不可能成为养老保障的主流方式,更不是应当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的替代品,而只是让老年人多了一种养老方式选择,以便更加从容地安排晚年生活。”学者的说法使支持“以房养老”者达到了四成五。但是,一开始,受访者在选择“主导者”时,他们并没有看到学者的解读,居然选择“主导者”是“政府和金融机构”的要占六成六,而这可能是很多人持“不赞成”态度的主要原因。

  上述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间的矛盾,就要从第二个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去找因果关系,原来六成九的受访者对“以房养老”的选择只是“了解一些”,而“不了解”的还占一成四,加起来就是八成三了。因为顺序上是先回答第一个问题,然后再从学者解读中了解政府的“不主导”。回过头来看,原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时,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或不太了解情况的。而在了解情况后,其中相当一部分受访者的态度有了变化。

  以上的分析,在逻辑上绕来绕去,可能会使读者觉得厌烦。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,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,被抽象到用数字来表述时,其实一不小心就会误导公众。问卷调查有一个缺陷,就是受访者的回答其实是很即兴的,这对调查结果也会有影响。譬如,即使是问题排列的顺序不同,也会影响受访者的回答,最终使统计结果出现差异。

  如果把问题的顺序倒一下,先看学者的解读,让六成九只是对“‘以房养老’了解一些”的受访者了解得更多,其中的一部分人对“主导者”的选择可能就不会是“政府和金融机构”,而是“房主和金融机构”,而后者与学者所说的意见可能更为一致。说到底,如果从“老年人可以多一种养老选择”的角度去看待“以房养老”,如果“以房养老”的“主导者”不是“政府和金融机构”,同时使其成为一种“房主和金融机构”间的自主的市场行为,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反感。因为这项“小众”的政策,大多数人本来就可以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。

  □唐钧(学者)

(原标题:“以房养老”,很多人其实并不反感)

(编辑:SN090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河北高院终审:聂树斌案非王书金所为
  • 体育李娜"零封"小德 多重规则护体赢性别大战
  • 娱乐李双江首露脸:我现在非常不好不想说话
  • 财经财政部长楼继伟定调财税改革:富人多纳税
  • 科技揭秘手游托: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
  • 博客韩寒:我被骗了二十多年
  • 读书满汉全席为何成京城"十可笑"之首
  • 教育两大名校大学生公开激辩“泡妞秘籍”